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 专题十三 社会习俗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

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 专题十三 社会习俗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1/4
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 专题十三 社会习俗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4
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 专题十三 社会习俗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3/4
专题 13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2.了解近代以来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嫁娶习俗和人们社交礼仪变化的史实。 3.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4.了解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更新的过程和突出表现。5 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6.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7.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8.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9.感受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认识到传媒的力量。【江苏 2010 考试说明】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革。 (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的兴起。【考点解析】(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服饰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改良旗袍服饰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饮食变化:通商口岸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西式食品百姓所接受。“住”:沿海大城市里,中西合璧式(石库门),西式住宅;花园洋房等。原因:① 西方列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西方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建立工厂,开设商店、银行、各种洋货涌入,并把西方生活方式移植过来。② 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促进:清政府在济南、武昌等地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商业。③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④ 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2)现代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变化:“吃”:从粮食等统购统销——“菜篮子工程”;“穿”: 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住”:“安居工程”。专心 爱心 用心1原因: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政府关注民生,长期以来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2、近代以来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变迁及其原因(1)近代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变迁及其原因变化: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1届高考历史选修班讲义 专题十三 社会习俗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