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1届高三历史学案:第二章第三节《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1

2011届高三历史学案:第二章第三节《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1_第1页
1/4
2011届高三历史学案:第二章第三节《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1_第2页
2/4
2011届高三历史学案:第二章第三节《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1_第3页
3/4
城【预习设问】1、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2、西汉刺史制度建立的时间、职权和东汉刺史职权的变化;3、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和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的两大措施及其结果;4、汉朝察举制的性质、作用和东汉前、后期察举制主要依据的变化;5、两汉编户齐民的概念、身份和负担。【自主预习】特点: ,有所 。① 武帝分全国为 13 州,每州作为——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代表中央,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② 东汉时期刺史权力增大,东汉末年,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汉初 制与 制并存。王国:名义受 ,实与 无异。侯国:相当于县,享用 ,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督。 “ ”:分割王国属地,列侯归郡统辖。“ ”:限制诸侯活动,不许招结宾客,不得参政。目的:为适应 的需要。含义:即选举。是由 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西汉主要选官途径。主要方式:西汉:举 ,东汉: 。衰落:豪强地主势力发展,门第族望成为主要依据,世家地主由此形成发展。征召: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① 含义: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西汉人口最多时近六千万,东汉末年达五千。六百多万。② 义务及负担:身份独立,依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 和 、 。田租较轻,但 、 及附加税、杂役很重【重点知识】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革新 高三历史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组编:樊业兵 校对: 审核: 第 周第 课时高三年级文科班级: 姓名: 日期: 刺史制度王国问题封国制郡 县 制 与封 国 制 并选官制度内容察举编户齐民【巩固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至溢,小者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第二》材料二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亟,祸小;不削近迟,祸大。”摘自《史记·吴王濞列传》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摘自《汉书·主父偃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分析汉初分封王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这一局面的出现使西汉的地方行政体制与秦朝相比有了怎样的变化?后来为何又要解决王国问题?(2)材料二、三所提出的解决王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1届高三历史学案:第二章第三节《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