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高考地理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增补版)前言:一个不规范的字词可能导致整个句子表达错误一句不规范的话语可能导致整段文字失去意义一段不规范的回答可能导致阅卷老师失去耐心一、等值线专题补充(一)、等高线地形图1.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2.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坡度的变化。3.大于大值,小于小值。4. 确定某地为盆地(山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向四周成放射状),表明地势中间低(高),四周高(低)。等高线值愈往中心愈低(高).5.人文旅游景点:①寺庙-—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以突出深山藏古寺的意境。② 宝塔—-应建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小山冈的脊线上或山麓的湖边,以突出地貌平缓的曲线。6.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7. 输油气管道线:应尽量依地势沿等高线选线,线路要尽可能短;要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电线的架设)8.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9.居民区:主要包括城市、村落,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或山区向阳的河谷或台地,要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和耕地,如河谷高地、湖泊沿岸、沿海等地.此外还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10.地形相关分析:① 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②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 分析河流特征: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④ 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