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政治高考热点二:物价问题(一)农产品涨价【热点背景】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粮食、棉花、生鲜乳价格屡创新高。7 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价格分别为 119.4 元、101.6 元和 101.3 元,均为历史最高。随着农产品涨价潮的出现,一系列诸如“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等网络热词诞生,对“疯狂的菜价”进行调侃。据商务部监测,7 月份蔬菜价格同比上涨 49.7%,鸡蛋价格同比上涨 9.3%,猪肉价格同比上涨 4%。今年后几个月,受成本上升、通胀预期、国际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多数农产品价格将维持上行态势。09 月 02 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提出七项具体措施,表明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通知》对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发改委、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提出具体要求及行动措施,以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价格基本稳定。近日,针对价格异常波动时期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行为,国家发改委给予了严厉打击。继 7月 1 日发改委开出最高 100 万元的四笔哄抬农产品价格罚单后,13 日,又公布了《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对这些价格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处以最高 200 万元的罚款。【知识链接】该怎样看待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一、原因分析① 自然因素不可回避,本轮价格上涨,市场供需是主要因素。农产品涨价与自然灾害较多有关,西南地区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农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水等资源瓶颈将越来越紧。② 流通成本是菜价上涨重要推手。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流通环节增多、流通领域层层倒手批发、层层加码加价;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③ 市场信息不畅、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国家宏观调控不及时④ 农产品涨价,资本炒作难辞其咎。市场投机商疯狂炒作因素,客观加大了供需矛盾和价格波动幅度;市场资金炒作是推动其价格飞涨的主要因素。楼市新政推出后,炒楼的资金一时间无处可去,而股市行情又不好加上一些自然灾害频发,这些本不起眼的农产品在资金的催化作用下“兴风作浪”。市场投机商利用大蒜、绿专心 爱心 用心1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