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荷塘月色)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3.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 教学重点 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本节课主要完成课文 4、5、6 三段的阅读鉴赏。通过揣摩“景语”,弄清文章的写景特点。 一、导语 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初中时,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1)19 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 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来。 明确:1927 年。 2.师生共同回顾历史:1927 年,发生过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3.提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朱自清先生这时的心境如何呢?让我们从他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中寻找答案吧! 4.放录音,配乐朗诵《荷塘月色》 要求学生听清字音,进入情景,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 5.提问:由课题可以知道,本文属于写景散文,即“荷塘”和“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 明确:4、5、6 三段。 三、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 (一)诵读、鉴赏第 4 段 1.指明一个学生朗读。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3.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清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明确:(第 1 组)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第 2 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