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 3 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① 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②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③国共合作④北伐战争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新民主主义革命(1937 年之前)① 南昌起义②八七会议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④红军长征⑤遵义会议【基础知识梳理】一、五四运动1、背景(1)政治:北洋军阀政府对内独裁专制,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国内阶级矛盾加深。(根本原因)(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3)思想: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4)导火线:1918 年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做出了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外交失败。2、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3、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4、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结果:初步胜利。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6、五四运动的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7.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四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2)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3)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4)有利的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共“一大”:1921 年 7 月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把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3.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