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目标要求是:“生产进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干净、管理民主”。如何把我市乡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现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一、建设新农村要把“富民”摆在第一位**市作为全国贫困县市,倍受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怀,我市农村还相当落后,与“生产进展、生活宽裕”差距不小。因此,建设新农村要把“富民”摆在第一位。而“富民”的关键在于加快农村经济进展,推动农业产业化,使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从**市现实情况看,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抓住烟叶、茶叶、畜牧、林果、中药材、特色蔬菜等六类产业不放松,实践证明,它为农民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比如芭蕉乡,茶叶已成为其主要经济支柱,茶叶产值占了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农民现金收入 80%以上来源于茶叶。可以说,在这些乡镇的不少地方已经初显新农村的雏形。因此,各级各部门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拓展“富民”渠道,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在调查讨论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颁布新农村建设进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鼓舞大中型企业到**来开发,实现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收入结构多元化。要大力进展项目农业、产业农业、高科技农业、多功能农业、外向型农业,注重标准化、组织化建设,努力实现由数量外延式调整向质量内涵式调整转变,提高农业的综合素养和整体效益,向农业的深度要收入,使农民过上宽裕殷实生活。二、建设新农村要实施科教先行战略和讨论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常常听到“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科教兴村”的提法,这表明许多地方已经认识到科教的重要性。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一个显著特点是“乡风文明、村容干净”,因为新农村需要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农村生活;需要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的品德;需要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文明素养。假如不是坚持协调进展,不抓好科教这个战略问题,实现新农村的目标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建设新农村,需要抓好科教战略。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养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 5—10 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育一些精通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