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1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

2011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1/2
2011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2/2
《相信未来》学案学习目标: 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课文导学: 1.作者简介《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 年生,60 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 90 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 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 4 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 1968 年,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迷惘和失望之中,显示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这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这美好的未来。作为诗人的代表作,《相信未来》一诗给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灰烬( ) (2)睫毛( ) (3)瞳孔( )(4)惆怅( ) (5)不屈不挠(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灰烬:(2)依偎:(3)惆怅:(4)不屈不挠:3、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B.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作者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中。1C.大量意象的运用,使得这首诗艰涩难懂。D.年轻、热情与执著,使得诗人不顾现实的羁绊,憧憬美好的未来。随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1高中语文 1.2《相信未来》同步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