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章末总结 学案(湘教版必修 1)专题一 如何理解生物循环过程中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生物循环过程中的物质迁移植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大气、地表和地下吸收水,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将这些物质合成有机物,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动物。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将生物体内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还到大气、水和土壤。如下图所示:2.生物循环过程中的能量交换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将能量传递给动物,生物体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将化学能转换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去。如图所示:[例 1] 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代号①~⑦表示的物质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________物合成__________物,同时把__________能转变为________能储藏在有机体中。(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使自然界中的________发生迁移,同时改造了________圈、________圈和岩石圈。专题二 世界陆地上地方性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南美大陆西岸 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疏林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热带疏林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热带疏林草原带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寒带苔原带(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高纬度)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温带荒漠带地下水丰富[例 2] 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从雅加达经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 A 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海陆位置影响,属于干湿度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