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写出事件的波澜学习目标1.介绍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写出事件波澜的基本方法。2.结合具体作文片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情节突转法和设置悬念法。3.根据所学习的方法进行实践写作训练。写作指津记叙文写作是我们高一重点训练的文体,记叙文在众多文体中是存在着很多优势的。那么如何使得记叙文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那就必须有吸引人的情节,写出记叙文中事件的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内容采用抑扬、详略、断续、张弛、离合等手法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怎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一)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这是选材问题。因为现实生活本身就有许多曲折和变化,如实的、有层次的展现事件的矛盾冲突,反映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就可以显示出一定的波澜。(二)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这属于构思、技法方面的问题。如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传等,要注意各种技法的综合使用。1、抑扬手法的运用,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是欲扬先抑法。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的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是“抑”。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革命者是极基愤恨,只是当时对发电报作用有看法。这是“扬”。通过这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由于运用了抑扬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2、运用情节突转法。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使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例如《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写小王科长通过改革(分鞋到个人)解决了县机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利用职权乱发实物。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波澜起伏。3、运用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