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 16 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标】掌握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历史作用。【学习模块】一、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学什么?名称基本内容历史作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1.指导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2.指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从法律上确立主权在民和共和制度;3.成为孙中山捍卫共和斗争的旗帜。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成为国共两党合作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指导国民大革命的开展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怎么学?同学们要深入理解概念内涵,要把三民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与同盟会的“十六字纲”及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联系起来记忆,要通过比较,找出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1)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保证。(2)三民主义有何局限性?为什么会有局限性: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土地纲领。新三民主义与民主两个革命纲领关系一致之处: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人民的自由和解放。不同之处:①思想基础不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②革命彻底性不同: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彻底土地纲领,③中共在民主革命纲领之外,还有一个实现共产主主义的最高纲领。正因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基本原则有一致之处,所以能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又因为双方纲领有不一致之处,所以中共在与国民党合作的同时,要保持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概念阐述学会了吗?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A.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合作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学诸彦,震于泰西文明之名,劝工兴商,汗漫无制,乃使豪强兼并,细民无食,以成他日之社会革命。”——章太炎《讨满洲檄》材料二 中国今日,如果实行民生主义,总较欧美易得许多。因为社会问题,是文明进步所致,文明程度不高,那社会问题也就不大。……“睹其祸害于末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