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公共交通”问题?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公共交通”问题?_第1页
1/2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公共交通”问题?_第2页
2/2
如何看待“公共交通”问题?时事评论背景: 全程两元的地铁、四角的公交——北京的票价一直让沪深等地市民羡慕。不过,北京地铁、公交可能也要按里程计价了。据媒体 7 月 16 日报道,一项由北京市交通委开展的“北京交通运输业经济统计专项调查”正在进行,据悉,这项年底出结果的调查将成为北京地铁公交涨价的依据。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公共交通”问题? 北京地铁公交线路的票价政策已实行六年有余,六年间,深沪等地地铁票价多次随市场浮动,最高价格已超过 10 元。一直保持两元标准为北京交通带来了“惠民”“公益”的名头,也带来了每年十几亿元的亏损、170 亿元财政补贴的沉重包袱。 在深沪地铁票价讨论的高潮阶段,曾有很多评论者援引北京地铁的例子,力证即便交通运营考虑市场损益,仍应充分体现交通资源“公共性”的运营模式。顶着普惠全民的帽子,北京交通每次微有涨价动向都会受到一种“道义”式的掣肘,这使得地铁价格脱离了市场,进入了一种事实上的计划控制。 一般说来,任何脱离市场定价机制的价格都是不可持续的,也是危险的,其所带来的惠民感也有很大的幻象成分。简单说,财政补贴是一块蛋糕,“行”上用得多,“衣”“食”“住”就会用得少;交通占得多,菜篮子、药罐子就分得少。 对比来看,普惠全体民众的交通补贴其实是“性价比”最低的。 这是因为,类似的“惠民”将所有人等量齐观,弱势群体固然受益,富人也可以跟着搭便车。最好的方式是将定价权还给市场,同时直接针对弱势群体给予交通补贴。成熟市场存在的地方,一定会形成高中低多层级的消费模式,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为弱势群体兜底,维护社会公平底线。 不止地铁公交涨价,水价、电价莫不如此。笼统的“保”和一刀切的“涨”,都没有区分涨价的敏感人群和非敏感人群,很容易产生普遍获益或普遍受损的幻象,使市场化改革异化为剥夺公共利益的行为。在这个语境之下,逢“涨”必有舆论反感和民意宣泄,导致长远看来有益的改革常常遭遇阻力。 北京地铁公交涨价受到围观,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件事背后隐藏着如何处理市场规则和社会福利关系的问题。在改革进行时的状态下,与计划模式相对应的、整齐划一的全民福利概念肯定会被解构,与市场规则相匹配的福利意识将取而代之。这个转变过程中会有长时间的徘徊,但公司靠政府补贴维持以普惠所有阶层的方式肯定长久不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年高中政治 7月时事评论 如何看待“公共交通”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