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预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23 课《三顾茅庐》知识点预习 新课预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23 课《三顾茅庐》知识点 字词 拜谒 yè:拜见。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疏 shū 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愧赧:因羞愤而脸红。 如雷贯 guàn 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 经世奇才: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的人。 思贤如渴:比方迫切地想招揽有才德的人。 箪 dān 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顿开茅塞 sè:比方忽然开窍,醒悟或明白了一个道理。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 1330 一约 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品,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作品梗概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主题概述 本文详细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到茅庐中访问诸葛亮,恳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贤君形象,表现了刘备爱惜人才、为统一大业不遗余力的精神,也展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超凡智慧。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写刘备想第三次访问诸葛亮,关羽、张飞阻拦,刘备用古人求贤的典故开导他们。 第二部分(2):写刘备虽然到了诸葛亮的茅庐,诸葛亮却高卧不起。 第三部分(3):写诸葛亮给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奉献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4):写刘备恳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最终答应了他。 课文解析 1.课文开头关羽和张飞的话语各有什么特点,反映出怎样的人物性格? 关羽虽然反对刘备拜谒诸葛亮,但只是比较委婉地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透着一股大气和修养;同样反对的张飞,他的言语却是粗鲁不堪,表现出他鲁莽、急躁的性格特点。 2.作者多次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谦恭态度,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写出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诚心和态度,另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了诸葛亮的“不俗”。 3.第③段中刘备说的“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举;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4.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