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惩处还是特权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 场景: 场景一:吃早餐 吃早餐时,孩子们都很宁静。这时,进来一名叫元元的小男孩。带班的李老师马上安排他吃早餐。 元元乖巧温顺,端着碗走到最后一排桌子边坐下来。没过一会儿,教室就传来刺耳的尖叫声。原来是元元将自己碗里的面条全倒在对面的小女孩菲菲的碗里了。菲菲哭叫着奔向老师。李老师十分气恼,将元元拉过来,大声吼道:“你不吃,你就坐在老师身边,老师看着你,看你再敢倒面条。”说完,就拉着元元坐在自己身旁。元元坦然地坐在老师旁边大口地吃起面条来。让人奇怪的是,他丝毫没有因老师的批判而觉得不安…… 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 场景二:东东打架 早餐后,孩子们都搬起自己的小板凳到教室外的走廊围坐在一起。当他们在兴致勃勃地沟通对奥特曼的看法时,一名叫东东的小男孩也出来了。但没有人同意和他坐一起,他只好坐在走廊中间的位置上。 东东坐下来后,马上用双手舍命地拉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企图和他的椅子靠在一起。很快,小男孩们都起身离去了。他站起来,挥舞着奥特曼的招牌动作,将拳头砸向另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哭了。老师走过来安抚他:“老师不是说过了,叫你们不要和东东玩嘛。”很快,另一位老师过来对东东说:“走,东东,和老师一起出去,免得你又打别人。”说完,就牵着东东的手离开了。东东脸上流露出得意的表情,在小朋友艳羡的凝视下与老师一起离开了,一直到午餐时间才回来。 分析 从两个场景来看,很显然,在老师看来,将元元安排在自己身旁,不让其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吃早餐是一种轻微的惩处,从而减轻或消除元元的错误行为;而将东东带离教室环境,不让他与其他小朋友玩,也是对他的错误行为的惩处。但是,从元元与东东的行为表现和其他小朋友的神情来看,老师的惩处似乎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分析一:惩处为什么没有引起孩子的`焦虑感 我们知道,受到惩处的个体,都会产生焦虑感。惩处对于焦虑是一种无条件刺激,惩处引起的焦虑是无条件反射。假如某幼儿因未及时穿好衣服,而受到老师的批判,则该幼儿会产生焦虑感。若该幼儿总是未能及时穿好衣服,而老师一味地批判,“未及时穿好衣服”——“老师批判”——“焦虑”三者之间的反复联结,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只要未穿好衣服,即使还未受到批判,也会感到焦虑。在以上场景中,元元没有因为老师的惩处而产生焦虑;东东也没有因为老师“将他带离教室”的惩处而觉得不安。可见,上述场景中的两位老师采纳的惩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