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阅读附答案 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②陛:宫殿的台阶。③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雨雪三日而不霁(雨雪停止)奋袖出臂(举起)B.公被狐白之裘(同“披”,穿)则又请焉(请求)C.婴闻古之贤君(听说)宴酣之乐(畅饮)D.逸而知人之劳(安逸,轻松)水尤清冽(寒冷)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同类的一项是:(2 分)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窥镜而自视 B.乃令出裘发粟乃重修岳阳楼 C.饱而知人之饥何陋之有 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下面句子。(4 分)⑴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⑵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文意理解。(4 分)(1)景公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觉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 分)(2)读了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 分) 答案 BB(1)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2)万钟的俸禄假如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1)公被狐白之裘 (2)晏子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能换位思考,知道民间疾苦,劝说君王行善。 解析试题分析:B 中的“请”应是请教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开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试题分析: A 中的“而”前者表转折,后者表承接.的意思,C 项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用法,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 项中的“其”前者是代词用法,后法是语气词用法。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B 项中的加点字都是“于是,就”的意思.点评:平常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