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调度关键技术讨论 配电网作为调节、控制电力传输的主要负荷设备,是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我国飞速进展的过程中,智能电网调度的运行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电力技术不断创新和进展,电网的调度与管理也逐渐成熟起来,对于范围较大的区域也可以实现自由传输调度。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不同区域的配电网运行效率也存在着一定差异,部分偏远地区的配电网不仅智能程度不达标,而且在实际调度传输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问题和缺陷,影响当地日常的供电情况。不仅如此,智能电网还时常会出现运行不稳定以及调度信号混乱等情况,形成了孤网失稳的状态,这不利于电网的延伸和优化。此外,传统的电网对于调配结构影响相对较大,一些地区至今还沿用老的调配模式,虽然可以达到电力调配的目的,但是面对如今倍增的用电需求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以及缺陷。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电力的传输调配质量,减少电网孤网失稳状态的发生,需要更加灵活的调度技术,以此形成一个更加安全、稳定、长期、高效的智能电网调度系统,以满足社会用电的需求。供电企业要不断完善关键技术,降低电网调配的复杂性,简化运行的过程,增强智能电网在孤网失稳状态下的自愈能力,推动智能电网的良性循环进展。 1 孤网失稳状态下智能电网调度关键技术 1.1 一体化调度振荡值的确定 在对孤网失稳状态下智能电网调度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前,需要先确定一体化的调度振荡值。调度振荡值主要指的是当电网处于失稳状态下时,调度过程中产生的振荡幅值以及波动。在实际的电网运行环境中,需要首先利用自动化调度技术来定位运行的中枢节点,并计算节点的最优解,具体如公式(1)所示。K=θ-α(1)式中:θ 表示调度的实测范围,α 表示分离系数。通过以上计算,最终可以得出实际节点最优解。在此基础上,创建统一的调度机制,并将其设定在调度的结构之中,在执行的过程中,遵循“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相关原则,自上而下实现高效调度。在上下级的调度体系中预设有电力源端,并将系统与源端相关联,利用拼接处理技术创建一个调度环境。为了实现一体化的目标,计算要对应统一范围,如公式(2)所示。通过以上计算,最终可以得出实际的统一调度范围。将其添加在电网的调度结构之中,并在范围之内建立对应数量的调度振荡单元,计算其振荡幅值,如公式(3)所示。通过以上计算,最终可以得出实际的振荡幅值。在统一的电网调度范围之内,去除计算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