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1 《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单元一共安排了4 道例题,我把例 1、例 2 定为第一课时内容。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能正确进行除法的竖式书写,理解竖式的计算过程及算理。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意义,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用竖式计算。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重难点是: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首先安排了一幅学生布置会场摆花盆的情境图,通过解决“15盆花,每组摆 5 盆,可以摆几组?”这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理解除法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画一画的方式解决“假如一共有 23 盆花,每组摆 5 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来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分别给出横式和竖式,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讨论沟通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掌握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竖式的写法。 在重点教学例 2 中,关键是让学生认识余数,理解余数是平均分时还多出来不够分的。在分的基础上写出除法算式、介绍竖式计算,通过“你是怎样想到商 4 的?”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例 2 时,我要注意渗透,分完后问“剩下来的还够不够摆一组?”其实这就是为“余数比除数小”做表象的渗透。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课后反思: 1.除法竖式的格式、试商的教学看似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竖式除号的写法,写惯了加减法竖式,一下子很难书写格式,学生写法出现错误较多。为了以后数学学习养成好习惯,例 1有必要单独为第一课时,专一进行法律规范和练习。 2.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余数的含义,会列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含义的探究过程,我觉得很有必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因为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对有余数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楚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摆,在活动中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我认为是必不可少的 3.作为新老师需要锻炼是必须的,语言组织方面欠缺,教学相连两个环节之间过渡语不够恰当,对学生的评价语也比较生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