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教改研究交流材料--教改讨论沟通材料赵承钢各位同事:大家好!承蒙领导厚爱,又给了我一个机会和大家沟通课堂教学的感受。有句话叫受宠若惊,在感动之余我也有很多惶惑,因为我自己也是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探究这条路上的寻路者,还没有积累足够多的阅历,没有取得足够好的成果,更谈不上总结阅历自成一家。我曾经在我所讲授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程中开头做了一些探究和尝试,这些体验与感受在去年的教改沟通活动中已经向大家做过汇报,所以接到这个沟通任务后,我搜肠刮肚地想,我还有什么能拿出来和大家共享的。幸好这样的第2页共1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思索还算是有收获的,我想起了我这几年做过的一些工作,看起来互不相关,而在思索中我突然发觉了中间的联系,于是我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思路线索,那就是原来我们始终在单纯从讲课者的角度,围绕课堂来说教学质量,依据大纲来衡量教学水平,此时,应当换位思索一下了,让我们去听一听讲台下的声音,去猜想一下讲台下的心态和需求。所以我这一次的沟通题目是--从接受者角度反思课堂教学。先说说我这几年做的几件事吧,一个是面试辅导,我办过几次面试讲座,当过面试考官,也辅导了一些毕业生的面试技巧;一个当然是老本行课堂教学;还有一件事是参与学校的讲课大赛;今年又被学校点选为第三届教学技能奖文科组的评委。听起来有点杂,是吧,这几件事有什么关联呢?我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面试成果会高?让你的考官喜爱!怎么讲课在竞赛中可以拿高分,第3页共1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也是让你的评委喜爱。引申开来,什么样的日常授课可以叫做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呢,还是让你的同学喜爱。这几件事的内在联系已经理出来了,老师这一行,课不是讲给自己,而是讲给台下的人。不是讲到自己满足,而是讲成台下的人满足。在更多的时候,同学比评委更具有权威性,因为他们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我们讲课的价值最终体现,是我们的权威评审。他们可能很少有打分的机会,但是他们有走神的自由和权力。现有一句话炒得很火:“老师的课堂讲课质量打算同学手机的流量”。我们先从面试谈起。我当面试考官的时候,感觉到很多考生不明白如何顾及考官的感受,而忙于去讨论那道考题。考试前可以买很多书,看各种解题方式和得分要点。但是试想一下,假如你面无表情念完最正确的那个答案,会得到什么样的面试成果?我印象很深有一个女孩,非常钟第4页共1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的回答时间,她用了7分钟去预备和写提纲,评委都多次提示可以作答了。最终她快速念完她的答案,虽然有条有理,但是得分很低。面试究竟不是笔试,不是你答得对就可以的,还要你表现出来。所以我给面试考生的一个忠告是,你不是来答题的,你是来全面表现自己的。斯文有礼、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生动活泼的言谈举止也是面试考核的分数。第二,面试不只是用嘴的,你带进考场的全身器官都有用,你不留意它们,考官却在留意。我用面试这个例子,实际要说明我们的讲课。假如大家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教案讲稿的理论完善,资料搜集,章节划分上,可能会让你的授课体系更加丰富更加精确,但是全力以赴去讨论和琢磨内容,那是写论文的状态,还不是讲课的状态。因为我们少了一个关键的讨论,那就是接受者讨论。第5页共1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假如课程讲授内容是正确的,深刻的,体系完整的,就可以代表高质量的课堂,那么我们全部的课程中,都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些课程质量高了,因为那些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可是我们知道,在同学口中,这些课程的口碑未必都那么好。再打一个更俗气的比方吧,我们吃饭的目的是摄取养分,但是并不是做到了这一点就够了,要不然我们的学校食堂就不会遭到这么多年同学埋怨了。听听同学的吐槽,没有谁会说我们的饭菜没养分吧?大家说的是色、香、味、花样这些方面。吃饭不肯定就是治疗饥饿的,不只是一种生理满意,看一看《舌尖上的中国》,会让大家更深刻感受到,吃饭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