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第四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8 个,积累词语 8 个。理解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两个词语的意思。积累句子若干。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使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读文理解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矛盾是什么意思、那个盗铃人的想法错在哪里等问题来体会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写有句子的幻灯片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还记得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吗? 2、板书课题,齐读 24 寓言二则 3、寓言故事篇幅短小精悍,常常通过一个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自学生字,练习读《自相矛盾》 1、自己读读课文,要求:字字音准,文通句顺 2、自学 3、小组沟通检查 4、检查 (1)读词语:矛盾锐利戳穿夸口坚固自相矛盾哑口无言 (2)理解词义 (3)沟通读文 三、理解寓意,熟读课文 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矛和盾是指什么?矛盾又是什么意思? 2、找找有关句子读读 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4、再读课文 四、用上述方法来学《掩耳盗铃》 1、读词语:铃铛掩耳盗铃(掩耳盗铃中掩耳是什么意思?盗铃呢?) 2、读文,找出那个偷铃时是怎么想的?结果呢? 3、你觉得这个想法错在哪儿? 4、揭示寓意: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 5、读这则寓言 五、扩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2、介绍《伊索寓言》 作者介绍: 伊索是一位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大师。传说他曾是奴隶,由于他的才智过人,受到主任的赏识而获得自由。伊索善讲寓言故事,由于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陆续经后人加工,写成诗和散文,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作品例举: 公鸡和宝石 公鸡在农家的庭院里用爪子搔呀刨呀,为母鸡觅食。他从地里翻出了一粒宝石,那粒宝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喂!公鸡说,我不知道你在这儿干吗。你是一个挺漂亮的玩意儿。假如你被主人发现,毫无疑问,他一定会喜出望外,可是,你对我却没有丝毫用处。我情愿要一棵美味的大麦,而不要天下所有的宝石。 寓意:有用才有价值。 六、布置作业 A:根据老师出示的成语,选一个讲给大家听。 南辕北辙惊弓之鸟杯弓蛇影叶公好龙 杯水车薪守株待兔拔苗助长鹬蚌相争 B: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