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格特《窗》教案 6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培育概括能力。 2、抓住刻画人物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3、深化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小说精致的构思。 2、教学难点:展开想像,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方法:诵读法、激疑探究法、讨论法 导入新课 有位诗人说过:“打开窗户,阳光不只一种颜色。”“窗户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多彩的世界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各不相同的。让我们一起领略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 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俯瞰( ) 一泓( ) 斑斓( ) 争奇斗妍( ) 扣人心弦( ) 充塞( ) 漱洗水( ) 挪( )胳膊肘( ) 气喘吁吁( ) 2、齐读两遍 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板书:画窗) 2.文中主要刻画了哪几个人?(板书:靠窗病人、不靠窗病人) 3.透过这扇窗,两位病人各自看到了什么?(板书:美景、秃墙) 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各部分的故事情节。 开端(1—3 段)关系融洽 进展(4—7 段)心生嫉妒 高潮(8—12 段) 见死不救 结局(13—15 段)只见秃墙 探究分析 1、 结合下列句子分析,不靠窗病人是个怎样的人? 起先: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后来: ①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 ② 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③ 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① 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 ② 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 ③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④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 板书:不靠窗病人——自私自利、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卑劣冷酷、寝食难安、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冷酷无情、嫉妒心膨胀、卑劣无耻、灵魂丑陋、令人发指…… 2、 与之相比,靠窗病人每天利用上、下午仰坐各一小时,给不靠窗病人讲述窗外的美景,其目的是什么?(消遣时间、解除痛苦)可见靠窗病人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靠窗病人——开朗热情、舍己为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小结:透过这扇窗户,折射出人物的灵魂。一个利人,一个利己,原来美与丑、善与恶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窗之隔。可见,这不是一扇普通的窗户,这是一扇打快乐灵的窗户。(板书:心灵之窗)两个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