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习习惯的培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感和价值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育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因此,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 在人生长河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而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则是终生所需要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路,总归是由他们自己去走的。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自觉地去读书,去学习,从而服务于社会。学生时代播下了良种,便可赢得未来的丰收。诚如一位名人所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由于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近些年来,虽然语文教学已探究出了一些成功有效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但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例如考完试往往听到这样的批判声音这道题讲过多少遍了,怎么还错、为什么不看要求,上面不是写得很清楚吗、你怎么那么马虎但下次考试还照样。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学生马虎?还是笨?都不是。是学习习惯不好。归根到底老师平常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老师不教学法,学生自然学不得法,同理,老师不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学生当然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若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习惯问题,语文教学高效进展的新局面就会应运而生。因此,重视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培育目标也应有所侧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自己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经历,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力培育。 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比如语文课上,学生要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要教给学生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参加讨论和辩论,要听明白各人的主要观点,看法有分歧的要能听得出分歧在哪里。常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才能使学生耳聪起来,学生筛选储存有用信息的能力也会显著提高。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主要靠口语表达来完成,虽然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口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