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参赛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渔歌子》,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设想。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情、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首先 一、说教材。 本科教材是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 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依据课程标准,本单元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的乡村生活,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抓景物特点,学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二、说目标 本首词的作者唐代诗人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多才多艺,擅长音乐、书画、歌词创作。他流传到今日的歌词,有《渔歌子》五首,“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首是最出色的篇章。从字面看,这首词的主要意趣是渔翁忘情地欣赏和玩味江南烟雨垂钓的情趣。词的主人公,实际上就是张志和这位“烟波钓徒”的自画像。它是一幅渗透了词人热爱自然与生活之情的江南春天风物画。 在这首词的教学目标上,我设定为引导学生对词中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对比体悟不同意境,感受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说教法 词在唐朝刚刚兴起,这首词是唐诗演化为词的一个创举,主要是第三行由原来的七字句破成了两个三字句。其他部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诗的影子。这种独特性,使得这首词内容简短易懂。 教法上采纳多媒体创设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拓展对比不同诗词风格,从而进入词描绘的意境,逐渐走进诗人的内心。学法上采纳听、说、读、写、唱、画等手段,面对全体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四、说学生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在本册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诗画合一”的表现特点,感悟不同诗人笔下勾画出的不同渔翁的心绪,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有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我以诗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也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情。诗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大气磅礴,也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淡淡哀愁_这样诗意的语言开场,随之激发学生背诵、分享已经掌握的诗词,由面到点,再激励学生背诵上节课的两位宋代诗人笔下展现田园风光的.诗句,而后话锋一转,把镜头拉回唐朝,出示作者介绍板书并齐读课题。短时间内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