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X X 论 文题 目: 专 业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论 文 完 成 日 期 20XX 年 XX 月 简析电子信息时代下艺术的异化论文摘要:立足于艺术复制的手段、文化工业的新兴、大众传媒的兴盛等现象,运用异化理论,试图分析逐渐异化了的当代艺术的危机,借此来观照艺术与技术之间二元消长的关系。关键词:异化超真实文化工业大众传媒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的第一版序中提到:“在机械时代,我们完 成 了 身 体 在 空 间 范 围 内 的 延 伸 。 今 日 , 经 过 了 一 个 世 纪 的 电 力 技 术(electrictechnology)进展之后,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得到了延伸,以至于能拥抱全球……正像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延伸一样。”在当代社会,数字化正在从技术和意识层面不断的异化着身处其间的我们,它们在不断提高我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进一步的控制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思想行为的方式,以至于连我们自己都开始迷惑,越来越高端的数字化工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电脑、网络的普及,到底是被我们物尽其用了还是最终导致了“人为物役”的局面。1 艺术对象世界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就是指主体在一定的进展阶段,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又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并转过来反对主体本身。“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一批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直接从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接受了异化理论。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 20 世纪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因为,在发达工业文明条件下,科学技术的高速进展和人对自然的征服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导致人从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和人的自由与全面进展,相反,人陷人更深的异化之中,几乎人之一切制造物都在特定条件下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由此而形成人的异化的生存状态和文化模式。在后现代主义大师波德里亚的思想中反复在强调一点,即由生产主宰的现代性时期已经终结,取而代之的是由拟象和新形式的科技、文化、社会所构成的后现代时期。这种以人被丰富的物包围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