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知识点辩证唯物论 因此,本部分内容的重点在于,在进行识记知识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五方面的内容:物质观、实践观、意识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一、 物质观 ◆物质与运动的含义、关系、意义 物质是指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有属性或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简要的说运动就是指变化。 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坚持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要反对否认物质是运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反对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的唯心主义的观点。 ◆ 运动与静止的含义、关系、意义 静止是指相对某一参照系,事物没有发生特定的变化或事物的根本性质不变。 运动与静止密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别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反对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也反对把静止绝对化(不变不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含义、关系、意义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是一维的、不可逆的,空间是指运动物质的广延性,是三维的。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不可分的。 物质运动在时间空间中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坚持物质运动与时空不可分割,在理论上反对否认时空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否认物质运动与时空相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坚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二、 实践观 ◆实践的含义: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或者说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行动。这是人特有的对象化活动、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意义: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性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 ◆实践的结构:主体、客体、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根本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分化和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三、 意识观 ◆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进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