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 (一)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四大成就及影响1.成就: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9 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20 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物理学相对论和德国科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2.影响(1)电磁学的成就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此后,发电机、电动机的制成及电气产品的涌现,发展了电力工业,人类跨入电气时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并出现了垄断组织。(2)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使人类的思想认识实现了飞跃。(3)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4)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二、19 世纪以来世界主要美术流派美术流派时代背景代表作品艺术特征浪漫主义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表现人的感情,运用色彩和笔法强调画面的完整和统一现实主义19 世纪 30 年代后,欧美社会矛盾复杂尖锐 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印象画派19 世纪中叶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法国:莫奈《日出·印象》;荷兰:凡高《向日葵》强调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现代主义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心灵造成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快节奏的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立体画派)反传统、反理性,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多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方法三、关于现代主义艺术的认识1.背景(1)社会根源:社会畸形发展的产物。垄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物质与精神发展的脱节加上经济危机,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2)思想根源: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使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人们开始从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出现用抽象思维取代具体感受的哲学和社会思潮。(3)政治根源:世界大战、“冷战”,特别是核恐怖使人们感到危机重重,甚至发生精神扭曲。2.特点文学领域: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故事缺少完整的情节,甚至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