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中等生 慵懒午后,在超市日常用品购物区,邂逅了两年未见的女友莲尘。我惊喜之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也不敢把眼前这位邋遢自卑的老女人,与以前风华正茂的优雅知性女子重叠起来,相提并论。短暂叙旧聊天,终于弄清了来龙去脉。 原来,性格强势的莲尘,不甘心自己女儿在学习成绩上落后于人。工作之余,一心扑在女儿教育上,天天逼迫女儿弹钢琴、练书法、学英语。周六周日寒假暑假,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的,母女俩每天像陀螺似的连轴旋转,没有任何自由的空间和喘息的机会。女儿很努力,很争气,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标准的人见人爱的“优等女生”。去年,高考冲刺前夕,女儿绷紧的弦终于断裂。无奈的莲尘办理了辞职手续,寸步不离地陪伴混沌疯癫状态中的女儿,去全国各地旅游散心,求医治病。女儿的病情波涛起伏,时好时坏。爱人见女儿救治无望,妻子怨声载道,一气之下,变卖了自己苦心经营 12 年的医药公司,远走他乡,杳无音讯。 看着眼前被女儿拖累成了邋遢自卑的莲尘,悲从心中起。一提孩子,莲尘眼里储满悔恨的泪水,哗哗地流淌,一如决堤的海。她反反复复地说,是自己争强好胜的教育理念,摧毁了女儿的一生,也摧毁了幸福的家。并紧紧握着我的手,一脸真诚地说,不要崇尚精英,教育莫强求,孩子学习成绩不重要,做个中等生,挺好! 回家路上,阳光静静地照在我身上,眼前回放着莲尘苍白的容颜,放慢脚步,耳边回响着莲尘用血和泪换来的忠告。是的,做个中等生,挺好!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出类拔萃,也不会像“差等生”那样沦于下层。既不脱离队伍,又不会被淘汰掉,学生压力小,有空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性,家长也不用那么太紧张,一举两得,挺好!这完全符合中国的中庸之道,而中庸之道就是中国之道。中庸不平庸。 孩子的个性是没有形状的小东西,放在什么样的教育容器里,就会是什么形状。中国的教育理念是圆的,那么孩子的个性就是圆的,中国的教育理念是方的,那么孩子的个性就是方的。只有在家里,在父母家长面前,孩子是无拘无束的,像自由的水一样四处流淌。家是最能培养孩子个性的土壤。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社会学博士方刚在新著《我的孩子是“中等生”》里,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养儿就做中等生”和“宠爱教育”的教育理念,我双手赞成!因为,这与我的教女理念相当吻合,我不希望女儿站在人生的塔尖上看风景,她能体验到人生旅途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