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导学案【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习目标】(1)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的表现(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精耕细作的含义;对小农经济的全面认识【自主学习】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经历了从 到 的发展。2.地域差别:农耕经济最早出现在 和 。3.北方以 为主,南方以 为主。4.农副产业: 逐渐发展起来。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水利设施1.生产工具的改进(1)原始社会:主要的生产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 主要的耕作方式是 。(2)商周时代:青铜制品虽然广泛存在, 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3)春秋时期: 逐渐代替石制、骨制农具,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 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4)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出现的 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5)重要的灌溉工具: 、筒车等。2.水利设施(1)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芍陂、 、郑国渠。(2)汉代:漕渠、白渠等。(3)地方特色水利工程:西域地区的 是其代表。三、耕作方式的演变1.商周时期:主要的耕作方式是 ,原因是农具原始。2.春秋时期:(1)主要的耕作方式是 。(2)特点:① 自耕农经济以 为单位,与 相结合。② 勉强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少。③ 天灾、战乱、苛政容易使自耕农破产。④ 很难扩大再生产。【合作探究】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水利设施完善时 间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原始农业商 周春秋战国西 汉东 汉曹 魏唐【重难点阐释】一、对小农经济的全面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到封建社会后期它阻碍社会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1.历史条件(1)前提: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根本: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出现。 2.基本特点(1)铁犁牛耕,自给自足、男耕女织。(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3)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4)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5)规模小、水平低、抵御天灾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