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给上市企业股票带来的影响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狭义的理解是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与控制关系,即股东大会、董事会如何通过制度性安排监督和控制高层经理人员的经营。广义的理解是一种组织框架和制度安排,它通过设计监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借以协调公司各大相关利益主体(高级管理者、股东、董事会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公司共同经济利益。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要考察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否产生影响,需要回答如下几个问题:1)中小股东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是否会有变化?2)管理层是否会受到更多的监督和激励?3)债权人在公司的利益是否能得到更多的保护?4)上市公司整理利益、运行效率是否会有明显的提升?一、股改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变化1)利益趋同,降低了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股改之后,股票恢复了同股同权的特征,消除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动性差异,使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实现方式一致。从而改变了公司市值的波动对控股股东的利益没有影响,控股股东在公司决策时较少考虑流通股股东利益的状况。股改后,控股股东的利益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将大大减少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2)机构投资者参加公司治理的热情提高。可以说,机构投资者大范围的参加公司治理是被股权分置改革推动的结果。很明显,机构投资者体会到了用手投票的效力,尽管是短期集中行使股东权利,但无形中是对权利行使的演练,收益颇丰的结果更是助长机构投资者参加公司治理的热情。但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的利益趋同,独角戏变成了双人舞,投资选择空间变得更加宽阔应该是促进机构投资者积极参加公司治理的根本原因。3)控制权市场的进展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股改之后,投资者收购接管上市公司将更为便利,这对公司管理层构成持续压力,促使公司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能力。股改前,即使控股股东和管理层经营能力再差,其控制权也不容易被削弱。这导致大量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充斥市场。股改后,公司经营不善将导致市值大幅缩水,大大增加了成为收购目标公司的可能性。一旦被他人收购,原控股股东将失去控制权。为了应对被收购接管的风险,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有动力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4)股权激励制度有利于提升公司整理盈利能力。股改的重要结果是股票全流通,这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获得股票的方式,管理层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禁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