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社国统一§课标要求:1.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 了解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性的必要性和艰巨 性 3. 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主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 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袓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 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考纲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2.文化大革命 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4.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备考说明 本单元在高考中考察频率较高,近五年高考共考察 19 次;选择题、非选择题等题型均有涉及,题目多以相关史料、评论性文章、历史档案等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主要考察政治制度建设、发展演变的历程以及阶段性特征,突出考察考生运用掌握的史实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命题趋势: 1、链接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内容,综合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2、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视角综合考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度的区别,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3、结合民族关系、“一国两制”等长效热点,考察国家统一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突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难点: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的特点和意义;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异同,祖国统一台湾的有利因素和阻碍因素。【 问 题 导 读 单 】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初步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商制度,该次会议主要内容: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