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民族工作”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这些都为民族工作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民族工作”问题? 我们要以伟大的中国梦为引领,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继承和弘扬党在民族工作上的优良传统,牢记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牢固树立“民族工作重在平时、抓好平常,民族团结重在交心、以心换心”的理念,不断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要全面正确贯彻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民族政策是民族工作的生命线,民族 法律法规是民族团结的柱础石。值得警惕的是,在当前的日常工作、社会生活特别是网络空间中,违反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言论、做法时有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又要与时俱进地完善和创新具体政策举措,细化民族法律法规,推动有关部门出台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配套规章。加强对窗口行业贯彻执行民族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网络中涉及民族因素言论的引导和管理,对出现不当言论的网站,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及时消除不良影响。推动立法机构研究制定相关法律,并加强督查、监管、疏导,推动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必须令出如山,严防打折扣、掺水分,这样才能为民族关系披上铁布衫,盖上金钟罩。 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党的民族政策再教育。事实证明,故意冒犯民族禁忌、伤害民族感情的情况极少,绝大多数是不了解所致。要看到,最近的一次全国范围的民族政策教育已过去 30 多年,开展一次新的教育十分必要。宣传教育要以青少年和基层为重点,既要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群众,也要教育汉族、教育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让大家明白,我们的国家是 56 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包容是美德更是理性,团结是力量更是大局。平等对待每一位公民是法律的基本要求,任何形式的歧视都是违法行为。同时,积极为各族群众增进了解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大家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办事维权。只有各族干部群众真正明白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才会增强维护的意识,才能转化为具体的、实在的、自觉的行动。 要换位思考少数民族群众正当需求和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