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欣了张元龙先生回顾爷爷、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献身中国教育事业的往事,很感人!看到节目中用了电视剧《张伯苓》一些画面,不禁感怀万千。自然回忆起十几年前创作长篇电视剧《张伯苓》的点点滴滴。 作为一位中国近代的爱国教育家,张伯苓身上强烈地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不甘沉沦、不甘外辱,立志救国、建国的宝贵精神。也有着“五四”前后投身于救国的有智之士所共有的深刻的反省精神。同时他也有着那个时代人们所共有的困惑和缺憾。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中国近代史许多重大事件在他的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折射。毫不夸张的说,张伯苓的人生就是那段历史的一个缩影。在创作中,我们紧紧抓着张伯苓的情感的主线索,就是他对灾难深重祖国的挚爱、对饱受列强屈辱的中华民族崛起强大这一远大目标矢志不移的追求。张伯苓赴东北以“中国不亡有我在”的讲演深深打动张学良;日本军队炸平南开学校之后,张伯苓对记者发表“物质的南开可以炸毁,但是精神的南开是永远炸不毁的”的演说;新中国成立之后张伯苓毅然将重庆南开中学无偿捐献给国家等多场戏中,剧中都浓墨重彩地揭示了张伯苓的深切的爱国情怀。 在创作中,我们也尽量细腻刻画了作为儿子、父亲、丈夫的张伯苓多重的情感世界,在张伯苓得知当飞行员的儿子牺牲后的若干场戏里,设计了几场重戏,令观众能够准确感受到他失子的痛楚和千方百计对妻子隐瞒的复杂心态。 自然,展现张伯苓与日本侵略者的情感冲突也是必须写到位的一条情感线索。在张伯苓赴日本“忍辱考察”几节戏里,我们写了他耻辱与佩服交织的复杂思绪;在日本装甲车闯进校园捣乱示威一场戏里,我们在表现他的愤恨同时也写足了他对狂妄的侵略者鄙视和嘲弄。 当自己的学生被日本飞机炮弹炸死时,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张伯苓怀抱着死去的学生,冲着对在空中盘旋的日本飞机怒喊“你们不就是要炸毁南开吗你们不就是要杀死我张伯苓吗你们冲我来!!”将他与侵略者不共戴天的仇恨情感推向极致。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张伯苓是教育家,是一生矢志不移的爱国主义者。在阅读关他的史料时,我们就被张伯苓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使我们逐步走进了张伯苓的内心世界,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性格魅力并且把握了他性格核心。 张伯苓在当时的中国是谁都要卖他几分面子的人,他的影响不只在教育界。国共两党、日本人、美国人,军阀官场,学者名士、江湖豪杰、实业界大佬他都有相当深的人脉。周恩来见到他要恭尊敬敬喊校长,蒋介石见了他也总是恭尊敬敬的三个字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