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论语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读后感 1 今日开始仔细读《论语》。对于这一类的古籍,年轻的时候真不太上心。想想自己读了很多年的书,竟连这样一本古典、经典、充满智慧、字字珠玑的书都不曾好好读过,不禁汗颜。 细读之下,竟萌生了写点什么的欲望。于是乎,开启了尘封的个人公众号,写下读《论语》后的第一篇感想。作为开篇文章,这真是一个最好不过的选择。 第一段便是那耳熟能详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同“悦”,一早便知。然“悦”与“乐”的区别在哪?之前从未细想。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可不,学习的过程中内心充满喜悦,那是静静的心底的私语。虽有时也会忘形地手舞之,足蹈之,但大部分的时候都是表面平静,内心汹涌。有时竟然是不能说,不可说,说不得,说不出。呵呵,有时候语言的力量真真有限的很。 而有“朋”来到,若不喜形于色,岂不让“朋”误会?而“朋”之一字,绝非泛指朋友,而是指志同道合之人。可见古人择友严苛,并不随意与人为朋。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这样的人来了,岂会不乐开了怀?那绝对是喜不自胜啊。 “人心隔肚皮,对面不相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可谓是难之又难。知你、懂你的人世间能有几人?年轻时常常豪气干云地吼上一句莫道前程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现在想想不免发笑。所以,人不知,我不愠,这岂不是我们该有的基本境界吗?话说,你愠了又如何?可不就是庸人自扰吗?就让花自飘零水自流吧。 静静地享受读书的喜悦,让真正的朋友感受你的在乎,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淡然地微笑。这是夫子早就给予我们的智慧。 论语读后感 2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一段,是我学的最好的,接下来,我为你们解释一下 子贡说“贫困而不对人阿谀奉承,富贵而不骄傲自大,这怎么样?”孔子说“这样也可以,但还不如贫困而乐道,贵富贵而好礼的人。” 子贡说“《诗经》中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吧?”孔子说“赐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因为我告诉你这一层意思,你能进一步领悟到那层意思了。”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