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总书记“考察足迹” 奏响“最炫民族风”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连赴贵州和云南考察调研。他强调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从“千年古寨”肇兴侗寨,到“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从听侗族大歌、赏蜡染工艺,到察看木府建筑、参观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成果展,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总书记此次“滇黔之行”的重要关切。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在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开发利用等方面持续用力、善作善成,奏响“最炫民族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在“用心呵护,薪火相传”中赓续“文化血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迸发。在肇兴侗寨,习近平总书记说:“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走在丽江古城的石板路上,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丽江古城,这里有被称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更有被誉为“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总书记对大家说,要“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跟随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每一处文化都是一本厚重的书,是历经岁月打磨的璀璨明珠。那些古老的建筑、动人的传说、独特的技艺和多彩的风俗,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担文化使命,将文化保护视为己任,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要通过系统摸排、行业立法、专业研究、宣传教育、展演展示等方式推动“文化赓续”,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创造转化,创新发展”中释放“文化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潮”香四溢。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在肇兴侗寨,绣娘们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开发出侗族服饰、工艺包、绣花鞋、围腰、头巾、枕巾等系列产品,热销海内外;在丽江古城,当地通过持续举办民谣音乐广场、丽江民谣音乐季、菊花会等文化活动,推动美术、文学、民谣、动漫等新 IP 构建,给古城带来新气象、注入新动能。放眼国内,从《长安三万里》等国风动漫电影火爆全网,到“云游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