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关于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立足近郊区位、枢纽门户、文旅资源三大禀赋,统筹推进城乡空间重构、产业重组、治理重塑,全力打造超大城市近郊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窗口。一、主要工作情况(一)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共兴,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立足邻近超大城市核心区消费市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乡村深度融入大都市现代化产业版图。一是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提质。发挥科教大区优势,依托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大力发展“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导向、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实施了 36 项农业科技联合协同攻关,大力发展未来农场、植物工厂、数字渔场等数字农业工厂,先后引进沧海泳宁等 25 个高端化设施农业项目,形成了设施装备化、生产组织化、产业链条化、管理精细化、科技高端化的高效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区已建成 2 所市级种质资源库,农业生产基地数字化率超 80%,科技带动产业增收超 20%。二是以农旅融合拓展多元业态。以景为媒发展乡村旅游,发展高端民宿、文创产业等多元业态。以红色景区为带动,联动磁器口古镇、白公馆、渣滓洞等知名景点打造歌乐山大景区,一体发展乡村游、红色游、古镇游,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连续 5 年增幅超过 10%。以耕为引发展体验农业,推动 82 所中小学校与 29 个村开展“村校共育”行动,着力打造“基地+景点+产业”“文旅+研学”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寻根·行走山乡”等 3 个研学品牌,乡村研学人数连续 3年增长超过 20%。三是以品牌引领提升产品价值。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实施抓品质树品牌提升行动,构建“农产品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协同发展的品牌矩阵,打造“陈昌银麻花”等市级以上农业品牌 71 个、“中梁好物”等区域公用品牌4 个,农业品牌年销售额超 5 亿元,带动本地农民 2000 余人就地务工就业,助力户均增收超 3.5 万元。(二)推动城乡功能衔接互补,着力建设和美乡村。坚持精细精美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深度辐射,使乡村既能保留原生态的自然之美,又能享受现代化的便利。一是聚焦便利,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坚持规划引领,长期保留的农村区域全覆盖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将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有机融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