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学数学教案案例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小学数学教案案例 5 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六年级小学数学教案案例 1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经历探究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1)“”用 第几组第几个 描述。(2)“”“”“”“”用在我的 前面 、 后面 、 左面 、 右面 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2、我们全班有 48 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假如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 第几列第几行 的方法来表述。二、新知探究1、教学例 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1)假如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__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学生对比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__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根据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例 1:(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 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假如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3、练习:(1)老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当堂测评老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做到兵强兵、兵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