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教案 《秋 水》 解 题 1、庄子(约前 369~前 286)名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逍遥游》。后世把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2、《庄子》(又名《华南经》)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 33 篇是道家经典之一,书中唯心主义是基本倾向,但也有不少辩证因素。其散文在先秦诸子中文学价值最高,有“庄骚”之称,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极大。 全文录音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重点难点 1、实词释义 ① 两涘渚崖之间 ② 不辩牛马 ③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④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2、句式 ① 以为莫己若 ②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涘:水边、岸 通“辨”,分辨。 小看 尽 宾语前置(莫若已) 被动句(“见”) 成语探源 1、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生发起感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开扩了眼界,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惊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2、贻笑大方 贻笑:被人讥笑。大方:大方之家,见多识广的人。被内行人所讥笑。 全文翻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都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对东面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河神才转过脸来, 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对着海神若迷茫地感叹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