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5 高中语文 单元写作讲练 4 新人教版必修 3技 巧 点 拨很多同学对文题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其实广阔的宇宙,美丽的大自然无所不包。你可以“怀想天空”,也可以“感悟乡村”,还可以走进有趣的动物世界,走进丰富的植物领域,可以写童话,写寓言故事,可以写小说、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还可写书信、演讲稿等。有时换个角度来写我们的生活,作文会显得新颖别致,且耐人寻味。【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考题解读 首先,两段材料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照片很少—照片很多”、“几个瞬间—点点滴滴”、“渐渐泛黄,日益模糊—从不泛黄,永不模糊”。再加上,两段文字都在强调了两个时代照片“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两者均存在的“不足”。这样做,很显然是为了符合哲学辩证思维中“一分为二”的思想,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轻易就可以发现:这应该是命题老师刻意为之的。所以,如果考生从两个时代“照片”的不同特点和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来立意和思考,是肯定不会偏题、离题的。当然,这样去写的最大弊端在于,很难使自己文章写得深刻。按照高考语文评卷标准,这样的文章在立意上应该属于“符合题意”。其次,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时代的变迁,带给我们的又岂止“照片”这一种变化。所以,如果考生能通过不同的“照片”这个表象,将主题延展到在当今时代变迁下,人们对于这个变化所带来的种种适应与不适应之间的感受,继而理清“技术进步的快速性”与“人们情感发展的迟滞性”之间的关系。由此立意,不但没有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而且还“透过现象”抓住了“本质”,从立意上就达到了“切合题意”的效果。范 文 示 例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广东一考生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