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确定方法常见问题及对策一、前言工程造价从广义上讲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即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总和,包括建安费用及其它相关费用;狭义上讲是指工程价格,是为建设一项工程,估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即工程承发包价格。由于承发包价格是工程造价中一种重要的,也是最典型的价格形式,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工程造价为后一种。工程造价反映建设工程的价值,并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建设工程生产的单件性、固定性、周期长等特性决定了其造价除了具备一般商品价格的共同特性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性:一是单件性计价,由于每个工程都有其特定的用途,技术水平、标准和发生地点不同而需要单件性计价;二是多次性计价,由于建设工程生产周期长、规模大、造价高,因此按建设程序要分阶段进行,相应地也要在不同阶段多次性计价,以保证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科学性。综上所述,建设工程造价确定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工程造价确定方法越来越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合理、准确地确定工程造价,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投资效益。二、建设工程造价确定方法形成的历史及其现状 20 世纪50 年代起,我国借鉴前苏联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当时计划经济需要的概预算定额制度,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均由国家统一规定,传统的概预算定额作为建设工程造价定价依据,对我国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多、快、好、省地建设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入 90 年代,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进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也日益复杂,原有的计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进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对建设工程造价定价办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调整工程价格的费用项目,修订有关的费用、利润、税金计算标准,取费改按工程类别计取等等。所有这些改革,使建设工程造价逐步反映出其内在的商品属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展,建设工程造价定价方法仍存在许多问题,也说明仍需要进行深化改革。三、建设工程造价确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多年来,传统的概预算额一直作为建设工程造价确定的依据,由于其是国家主管部门进行编制、管理,企业实际并无定价的自主权,建设工程造价的确定过程,不过是一种特别计划程序的执行过程,根据现行的确定方法确定的建设工程造价实质上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