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尔铁塔沉思诗海拾贝春 怨(唐)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解读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申,又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还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黄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满地”,都是象征诗中人的命运,作为诗中人的影子来写的。整首诗深曲委婉,味外有味。张抗抗,1950 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广东新会,1969 年插队,后报名去边至黑龙江国营农场,1977 年进入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 年毕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任黑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主要作品集有《夏》《张抗抗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朱丹》《情爱画廊》,散文集《橄榄》等。本文是一篇独特的游记。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对游览对象的描写上,而是重点表达由登临埃菲尔铁塔而触发的心理感受和主体思考,从而展示了作者笔下埃菲尔铁塔独一无二的审美风采。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是一座于 1889 年建成的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的铁塔,高 300 米,天线高 24 米,总高 324 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埃菲尔铁塔从 1887 年起建,分为三楼,分别在离地面 57.6 米、115.7 米和 276.1 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三楼建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 1 711 级阶梯,共用去钢铁 7 000 吨、12 000 个金属部件、250 万只铆钉,极为壮观。这个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的金属建筑,曾经雄踞世界最高建筑宝座 45 年,直到纽约帝国大厦的出现。据说它对地面的压强只有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塔的四个面上,铭刻了 72个科学家的名字,都是为了保护铁塔不被摧毁而从事研究的人们。1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 轻飏( ) ②嘘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