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诗海拾贝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解读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首联即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颔联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颈联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尾联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杨必(1922-1968),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解放后在国际劳动局担任英语翻译,1952 年院系调整,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68 年因病去世。其翻译的《名利场》(英国萨克雷著)享有很高的声誉。1979 年,复旦大学外文系为杨必开了追悼会。对于她的死因,有人疑心是自杀。她姐姐杨绛不接受这种说法。她在忆文中这样说:“我知道阿必的脾气,她决不自杀。军医的解剖检查是彻底的,他们的诊断是急性心脏衰竭。”但是复旦大学外文系的同事知道杨必是在受到迫害后自杀的。他们说,杨绛如是说,可能是因为她在北京不清楚情况,也可能是因为当时自杀被当做“对抗文革”的罪行,所以家属一般都回避说是自杀,后来就一直沿用这个说法。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 荒谬( ) ②臃肿( ) ③掷下( )④ 嘿然( ) ⑤ 鹄立( ) ⑥ 褊狭( )1⑦ 倏忽( ) ⑧ 嗤嗤( ) ⑨ 骤然( )⑩ 阴霾( ) ⑪ 窸窣( ) ⑫ 黑魆魆( )答案 ① miù ② yōnɡ ③ zhì ④ mò ⑤ hú ⑥ biǎn⑦shū ⑧ chī ⑨ zhòu ⑩ mái ⑪ xī sū ⑫ xū(2)多音字① 露 ②藉答案 ① lòu/lù ② jí/jiè2.辨清字形(1) (2) (3)(4) (5) (6)(7) (8)答案 (1)抵达 扺掌而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