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 慢慢走,欣赏啊荷 塘 月 色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1. 了解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识记重点的字音、字形和成语的意义,背诵精彩语段。2. 理清散文的结构层次,体会其思想感情,分析写景方法,领悟情景交融的特点。3. 品味荷塘月色的宁静、淡雅、柔和与朦胧。 资料卡片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192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本文写于 1927 年 7 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年中国接连发生“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本文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知识梳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蓊(wěng)蓊郁(yù)郁 脉(mò)脉倩(qiàn)影妖童媛(yuàn)女鹢(yì)首棹(zhào)桨敛(liǎn)裾(jū) 踱(duó)步弥(mí)望2. 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弥望:满眼。弥,满。(2) 敛裾:这里是提衣裳的意思。裾,衣襟。(3) 没精打采:指打不起精神,没有生气。(4)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修长的身材,也形容花木挺拔秀丽。1金岳霖先生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1. 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特点。2. 指导学生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