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11 包身工问题导学1.作者是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2.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下面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揣摩这些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1)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2)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 20 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 16 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3)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自主探究《包身工》作于 1935 年,至今已经 70 多年了,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仍然能感到深深的震撼。文章为什么具有如此的震撼力?说说你的看法。思维激活:从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及作者蕴含其中的强烈的思想情感来谈。文法导析1.结构安排灵活恰当根据表达的需要,作者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写了四个场景:起床、早饭、上工、放工。收放自如地勾连了包身工的来源,分析“需要”包身工的原因,揭露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指明其不可避免的灭亡的未来等横向分析,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从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2.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作者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章从描写包身工们起床的情景开始,然后,就以说明的方式对工房区域作了介绍。接下去,就写了包身工制度的形成。这一部分,有描写,有说明。在描写了包身工早上吃粥的情景之后,就从三个方面介绍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第一方面,主要采用描写的方式,第二、三方面,基本上是说明和议论。在简洁地描写了包身工上工的情景后,作者先用议论的方式概括说明包身工们的遭遇,然后又以叙述、描写的方式作具体介绍。在直接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时,先是用说明的方式,而后又进行叙述和描写,而在描述中又夹杂着说明。文章的结尾是议论中抒情。全文就是这样时而叙述,时而描写,时而议论,时而说明,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灵活地加以使用,将几种表达方式熔于一炉。3.镜头式的描绘生活片段在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上,作者善于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作特写镜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