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短新闻两篇1.能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意。2.会分析《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3.会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双线展开、表里交织的布局结构。4.能够熟练地分析两篇新闻的情感倾向和抒发感情的艺术手法。1.连线作者(1)周婷、杨兴,实际上是四个人: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这是他们四人的合称,他们都是新华社记者。(2)罗森塔尔,1922 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到美国求学并加入美国国籍。他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时就是校报通讯员。1944 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并于 1960 年获普利策奖的国际新闻奖。2.探寻背景《别了,“不列颠尼亚”》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通过签订《南京条约》,强行割让和租借香港岛、九龙、新界等地区。为实现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经过 22 轮外交谈判,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据统计,有 400 万人在这里遭到了杀害。《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后写下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之一。作者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参观时的感受当做新闻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充溢着个人的情感。在新闻中,作者反复描绘今天的布热金卡安谧、秀丽的风景,既寄托了作者对死难者的哀悼之情,又表现出对现在和平、安定生活的珍惜之情以及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1.识字注音(1)重点字紫荆花( ) 婆娑( ) 撰写( )废墟( ) 祷告( ) 窒息( )和煦( ) 悚惧( ) 踉跄( )嬉笑( ) 焚烧( )(2)多音字12.字形辨认3.词语释义(1)引人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凝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掩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