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2 诗两首问题导学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主要意象?2.应该怎样理解《雨巷》所反映的思想感情?3.《再别康桥》第二部分描绘了诗人重回康桥时的所见,其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选择上都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是否和诗歌惜别的主题相矛盾?4.《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试赏析下列句子,体会它们在抒发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1)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3)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4)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自主探究戴望舒的诗受中国旧诗和欧洲诗歌的影响,特别是深受法国诗派的表现感受与追求飘忽朦胧的诗风的影响,在意境创造和词汇选择上,努力追求意境的新颖和朦胧,《雨巷》是其杰出的代表作。正因如此,使得我们无法把《雨巷》的主题确定为某一方面。那么,你对这首诗的主题是怎么理解的呢?思维激活:把“丁香”“雨巷”赋予什么样的意义,整首诗就会有与之相一致的主题。文法导析1.《雨巷》(1)运用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象征主义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体现在这首诗中,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的朦胧的诗意。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诗中所描写的形象,是既明白又朦胧、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的,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2)重叠和反复手法的妙用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等诗句;首尾两节,除“逢着”换成“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形成了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全诗每节第三、六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2.《再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