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兰亭集序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导学1.关于天气情况的描写为什么不放在对聚会地的环境介绍之时,而偏要放在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介绍之后?2.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3.这篇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富有哲理。请分析一下,文章是怎样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4.后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自然流畅,赏析下列句子,体会这一特点。(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思维激活: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自主探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流露出了怎样的思想情绪?思维激活:魏晋之人对人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从这一角度去解读,能使我们更趋近于文本的内在精神。文法导析1.借题发挥,立意高远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联系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使全篇在立意上就不同凡响。作者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缘事发,所以先叙事。首段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第二段转入写集会者的主观感受。第三段以“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开篇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处。2.骈散结合,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本文别开生面,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 16 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出来,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3.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本文仅 325 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愈加发人深思。(1)写景。以短短的 16 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2)叙事。如记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语,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