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游褒禅山记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导学1.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2.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3.这篇课文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者治学的道理。赏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的含义。(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自主探究有人认为假如当时王安石与其同伴在山上一味地走下去,也许会出危险,所以有人及时提议返回,应该值得肯定;做学问也是如此,如果蛮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你如何看待这些说法?思维激活:单纯从探险角度去理解文章,这种说法或许有道理,但是王安石行文的目的不在于探险,而在于抒发自己的感慨。文法导析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因理说事,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了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在行文上,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的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作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紧扣这两个观点经过精心的裁定。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