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1.运用资料说明城市起源的条件,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3.运用有关文字和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创设情境】 展示两种聚落图片:【讨论】 1.城市与乡村人们从事的职业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2.你认为二者出现的时间有先后之分吗?试阐述理由。1●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 P31~3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 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②看教材 P32~3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 2、城市化及其特点”; 并完成[思考交流]1;③看教材 P3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 3:教师通过[例 1]和教材 P35图 2-1-7 的解读,讲解知识“城市化及其特点”。 步骤 8: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 1、2、3、4、6 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1.理解城市化的内涵。2.根据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及其特点。(重难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难点)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1)基本前提:剩余农产品的出现。(2)演化过程: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出现。(3)集市的出现。2.城市的发展时间特点18 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工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城市化及其特点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主要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衡量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