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育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都必须重视这一点,并在数学教学中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进行德育教育的: 一、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自身的形象和老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老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老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实行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利用数学典型素材、挖掘素材中的教育因素,循循善诱。 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我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进展的巨大贡献。例如,我国商代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 2000 年;公元 3 世纪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分数除法法则,给出了最小公倍数的严格定义;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 3.1415926<3.1415927,这项记录保持了近一千年之久,现称为祖率。现代特别是解放以来,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和陈景润等对人类数学进展的贡献,都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教材,以激励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培育学生刻苦学习的态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讨论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假如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育学生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