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氰化物中毒防治

氰化物中毒防治_第1页
1/4
氰化物中毒防治_第2页
2/4
氰化物中毒防治_第3页
3/4
氰化物中毒防治 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属一级危害毒物,即极度危害毒物。 氰化氢(HCN)为五色气体或液体,有苦杏仁味,相对密度为 0.69,熔点为-14℃,沸点为 26℃,自燃点为 538℃,爆炸极限为 5.6%~40%。易上升扩散,可均匀地弥散在空气中。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其水溶液为氢氰酸。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温度达到 50~60℃可在痕量碱的催化下引起聚合。与乙醛能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 ,与水、水蒸气、酸雾接触反应产生高毒氰化物烟。氰化氢是合成氰化物的主要原料,也是很多氰化物化学合成中的副产品。此外,煤气、煤焦炉气、高炉气及高炉气水洗液中也常含有很少量的氰化氢。 氰化钠(NaCN)为白色易潮解的结晶状粉末,熔点为563.7℃,沸点为 1496℃,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有足够的酸性,会使其溶液释放出氰化氢,遇热、湿气、酸引起反应而易着火。在 450℃时可与亚硝酸盐或氯酸盐融熔并引起爆炸。 氰化钾(KCN)为白色易潮解的结晶体,有微弱的苦杏仁味,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遇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湿气会渐渐分解。加热分解会放出剧毒的氰离子和氮氧化物烟气。 接触氰化物的作业:电镀、金属表面渗碳以及摄影;从矿石中提炼贵重金属;化学工业中制造氰化物、草酸、活性染料;制造塑料、高级油漆、有机玻璃、人造羊毛、合成橡胶等。 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工业卫生容许浓度为(换算成 HCN,皮):0.3mg/m3。口服 50~100mg 氰化钠或氰化钾,或吸人高浓度氰化氢(300m8/m3 以上),可于 1~6s 钟内不出现任何症状而立即昏倒,2~3min 内呼吸停止,像触电一样迅速死亡。氰化钠与氰化钾遇酸迅速生成氰化氢气体弥散在空气中,经呼吸道吸人,这是“”生产中引起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正常工业生产中发生 电击样 死亡的事故不太常见。氰氢酸液体可直接经皮肤吸收。有机氰化物除由呼吸道侵入外,经皮肤吸收也很重要。当外界气温高或伴有体力劳动时,可促进吸收。 氰化物的急性中毒大部分是由事故或误服造成的。假如不是很快死亡。中毒过程根据症状可分为四期: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麻痹期。表现为眼及呼吸道刺激、恶心、心慌、神志模糊、痉挛、感觉消逝直至死亡。轻度的急性中毒会出现:乏力、头晕、轻度黏膜刺激症状。 慢性中毒:有人认为氰化物在体内代谢快,不易蓄积,所谓慢性中毒是反复急性中毒的结果。另一种意见,长期接触一定浓度氰化物,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运动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氰化物中毒防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