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读《风正好扬帆(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 2024⑦)——怎么看腐败现象》有感最近,《人民日报》刊发了《风正好扬帆(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 2024⑦)——怎么看腐败现象》一文。我读了之后,感觉不过是秀才操刀之笔,真乃是“莫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而已。由于既然作者说“腐败仍然是广阔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那我也论述一下“究竟应当怎么看当前腐败现象?如何认识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为何说反腐败是“雷声大雨点小”?“反腐败像雷阵雨,雷声大,雨点小,刮一阵风就拉倒。”这是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对当前反腐败形势的一个比方,认为反腐败斗争“光说不练”,实际成效不明显。那么,反腐败真的是“雷声大雨点小”吗?其实,这种看法基本反映了事实。“雷声大”可以肯定,咱国家干什么都是善于“造势”的,但 “雨点也大”却与实际情况不符。一问: “真打”了吗?作者认为真打了,理由是一大串数字。可作者想了没有,在许多地方,老百姓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境)游”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假如这方面查得紧,没人漏网,那数字该是多少?十倍?一百倍?一千倍?更多?二是“狠打”了吗?我知道一位副县长因为 4 万判了 3年,一位企业老总因为 11 万判了 6 年,这是“狠打”。我们的确抓到了不少“老虎”。比较一下,这些“老虎”对比前面的判了 3 年、6 年的“苍蝇”,该判多少年?肯定不对称,何况“狠打”也不完全在刑期上,而是“露头就打”,这样的“狠打”做到了吗?三是“善打”,上面提到的 “老虎”是腐败了一两天,还是很长一段时间?其中,不少人还在“边腐边升”。连香港记者都看得出从原沈阳市长慕绥新的一套行头看出端倪来,当地的纪检监察机关看不出来,这是水平问题还是政治素养问题?这能叫“善打”?《让反腐制度“转”起来》一文中提到,“多年来,我国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据一些学者统计,我国目前仅省部级以上部门制定的与反腐败相关的制度性法律规范就有 2000 多件。但真正行之有效、真正能执行到位的却不多。有关专家认为,目前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白,有些问题存在已久,但解决问题的制度没有及时建立;一些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过于原则宽泛,缺少具体实施措施;一些制度缺乏系统性和配套,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不少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存在重制定、轻执行现象...